擠痘痘

 

惱人的痘痘,在醫學上稱作「痤瘡」,喜歡長在臉上,且經常反反覆覆,好了之後還會留下痘疤或痘坑。

無奈的是很多長痘的因素是難以改變的,如年紀、性別、遺傳等。

不過也別灰心,從大量研究數據發現,有些生活習慣與長痘緊密相連,我們只要糾正這些容易長痘的行為,就能將臉上冒痘的機率降到最低。

今天一起來看容易誘發長痘的因素及行為,還有如何避免吧!

 

導致長痘難以改變的因素:年齡、性別、遺傳

 

【年齡】

青春期的年紀體內激素波動旺盛,促使皮脂腺分泌過多油脂,容易阻塞毛孔、引發痘痘。

 

【性別】

女性生理期前激素波動大,容易長痘;而男性因雄性激素的緣故,皮脂分泌較女性多,也容易導致長痘。

 

【遺傳】

皮脂腺的活躍程度和遺傳息息相關,家族內若有長期長痘者,自身爆痘的風險就更高。

 

以下5個爆痘危險行為,應盡量避免

 

  1. 喝牛奶
    有研究顯示,牛奶中的活性分子可能刺激皮脂腺,容易堵塞毛孔誘發長痘。但還是應依照每個人的體質應對,有人喝牛奶不會長痘就不用刻意忌口。

    ▲ 應對方法:如果喝牛奶後頻繁冒痘,可以選擇豆漿、燕麥奶或其他植物奶替代。
     
  2. 反覆擠痘
    很多人在長痘後喜歡「速戰速決」,徒手或使用工具反覆擠痘,其實會加重痘痘發炎;因為擠痘時膿、細菌、死皮細胞會被擠入皮膚深處,反而會大幅增加反覆長痘、留下痘印/痘坑的風險。

    ▲ 應對方法:別用手去觸碰痘痘,洗臉時也盡量輕柔,不要不小心讓痘痘傷口惡化。較頑固的粉刺或痘痘,可尋求皮膚科醫生的幫助清理。
     
  3. 精製碳水飲食
    甜點、油炸食品、高糖手搖飲等,在食用後會使血糖快速飆升,不僅容易導致發胖,還會激發胰島素分泌,使皮脂分泌增加,提高冒痘的風險。研究發現,實行低糖飲食的人較少會有長痘的情況發生。

    ▲ 應對方法:保持飲食均衡,多吃全穀類、蔬菜、水果,少吃高糖、高鹽等重口味食物。
     
  4. 壓力過大
    壓力大容易長痘,回想自己在升學期間或是求職階段,長痘的情形通常較假期時段嚴重。而臉上長痘痘還會引發顏值焦慮,進而迴避社交、情緒低落,導致精神壓力更大的惡行循環。

    ▲ 應對方法:學會做自己情緒的主人,可以透過運動、冥想、聽音樂等方式放鬆減壓。若自己難以應對負面情緒,可向家人、朋友、醫生尋求協助。
     
  5. 使用致粉刺/痘痘的產品
    有些保養品或化妝品的成分可能會刺激皮脂分泌,或延緩角質的正常代謝,這些都會導致皮脂腺的出口被堵住,最終形成粉刺或痘痘。

    ▲ 應對方法:如果產品用起來質地輕盈,塗在臉部感覺清爽,沒有厚重黏膩的感覺,那麼這款產品高機率不會導致長痘。

 

抗痘精華液

【翡翠抗痘精華液】通過衛福部特殊抗痘許可,不含致痘成分,3天消滅痘痘.5天淡化痘疤,輕鬆擺脫粉刺痘痘臉

 

市面上常見的致痘成分

 

【一般致痘成分】

小麥胚芽油甘油酯(Wheat Germ Oil Glycerides)、硫酸化蓖麻油(Sulfonated Caster Oil)、PEG-單硬脂酸酯(PEG-20 Stearate)、十二烷基聚氧乙醚硫酸鈉(SLES)、油酸葵酯(Oleic Decanoate)、甘油硬脂酸酯SE(Glyceryl Stearate SE)、硬脂酸酸丁酯(Stearyl Butyrate)、肉豆蔻酸(Myristic Acid)

 

【中等致痘成分】

油酸異葵酯(Oleyl Isothiocyanate)、月桂酸(Lauric Acid)、肉豆蔻醇乳酸酯(Myristyl Lactate)、肉豆蔻醇丙酸酯(Myristyl Propionate)、異硬脂醇新戊酸酯(Isostearyl Neopentanoate)、硬脂醇庚酸酯(Stearyl Heptanoate)、異鯨蠟醇酯(Eryngial Wax Ester)、異硬脂醇異硬脂酸酯(Isostearyl Isostearate)、羊毛脂類化合物(Lanolin Derivatives)、棕櫚酸異丙酯(Isopropyl Palmitate)、油醇聚醚(Polyether Alcohols)

 

【嚴重致痘成分】

異鯨蠟醇硬脂酸酯(Cetearyl Alcohol Stearate)、十二烷基硫酸鈉(SLS)、月桂醇聚醚-4(Laureth-4)、油醇聚醚-3(Oleth-3)、異硬脂酸異丙酯(Isopropyl Isostearate)、肉荳蔻酸異丙酯(Isopropyl Myristate)、棕櫚酸乙基己酯(Ethylhexyl Palmitate)、甲基丙烯酸酯(MMA)